內容簡介
珍貴史料,抗日戰爭的第一手回憶錄
上海新聞界知名人物傳記~趙君豪、張似旭、朱惺公、金華亭
不只是上海報人,更是全中國的抗戰奮鬥史
1.抗日戰爭的第一手回憶錄。
2.台灣新聞界的重要人物。
對日抗戰中有各種不同的回憶錄,上海《申報》名記者趙君豪寫下當年上海報人抗戰的忠實報導,不為日軍威脅利誘,甚至犧牲生命的英勇事蹟。其中有為大眾所熟悉的如《大美晚報》的主持人張似旭被暗殺;《大美晚報》記者朱惺公公然撰文抨擊漢奸,導致頭部遭轟擊而死;《申報》記者金華亭也遭敵偽漢奸狙擊而亡。
此外,《申報》被敵偽投彈四次,還有許多報館自己築成堅固的堡壘,自行雇用巡捕在門口巡邏。然而,在這樣戒備森嚴之下,報社依然揮其如椽之大筆,從事忠實客觀地報導,對敵偽作無情的打擊,在世界新聞史上,是空前的。
本書作者趙君豪為知名新聞記者,以忠實的態度以及詳實的新聞手法記述在對日戰爭中親聞的事蹟,內容易讀,歷歷如繪,生動體現動盪大時代的真相,是了解抗日戰爭珍貴的第一手史料。
作者簡介
作者介紹
趙君豪
生於1902年,卒於1966年,江蘇興化人。
民國9年交通大學畢業,翌年進《申報》工作,先後擔任過記者、編輯、編輯主任、總編輯。民國18年兼任復旦大學新聞系編輯課教授。日軍佔領上海時期,他進行愛國抗日宣傳,被日偽特務機關作為暗殺對象列入黑名單。民國30年珍珠港事變前夕到重慶,任職於國民黨中央秘書處專門委員會,將上海孤島時期愛國報人的抗日事蹟寫成《上海報人的奮鬥》一書(即為本書)出版。
1949年(解放一詞請調整)他前往臺灣,為臺灣《新生報》主持人之一,公餘兼任世界新專、中國文化學院(中國文化大學前身)等校教授。著有《中國近代之報業》、《上海報人之奮鬥》、《南遊十記》、《旅行譚薈》、《東說西》等書。曾擔任國大代表,民國55年癌症逝世於台北。
譯者介紹
目錄
陳序/陳布雷
邵序/邵力子
第一章 大時代的來臨
第二章 十八個月的幽閉
第三章 無冕帝王的厄運
第四章 我們的奮鬥
第五章 敵人佔了租界以後
第六章 展開服務工作
第七章 陰影籠罩下的上海
第八章 上海的外僑
第九章 千山萬賦水歸來
第十章 六千里路的山河
後記
附錄一 趙君豪生平/關志昌
附錄二 痛哭君豪/趙吳靜波
附錄三 願《自由談》與豪老大名同垂不朽—謹悼老友趙君豪兄/陳紀瀅
附錄四 灑淚君豪哭/欣冷
附錄五 念豪老/歐陽醇
各界推薦/推薦序
總統府國策顧問/陳布雷
《民國日報》總編輯/邵力子
內容試閱
第二章
十八個月的幽閉
非但我自己,恐怕任何朋友都想不到,自民國廿九年二月二日搬入報館後,直至民國三十年十二月珍珠港事變發生,才得脫離了這桎梏。一共是一年零六個月,我始終被無形拘禁著,好像被「判」了有期徒刑的樣子。
一切艱難困苦和當時緊張、恐怖、卑劣的氛圍,只有親身遭遇的人去親自體會。不在這圈子裡的人,絕想不到如此困難,即以我自己而論,事隔了二年多了,影子漸漸地暗淡下去了,真有一些懷疑,何以竟會把這個艱苦時代度過,自己覺得是一個奇蹟。假使在當時,環境能夠允許我寫上一點,一定比現在所寫的要生動得多。
很率直地說,我們不怕威脅,不怕死,無論如何,是要與敵偽奮鬥到底的,何況租界的畸形勢力,在此時尚足以維護我們呢?但是,有不得不令我們提防的,是敵偽策動暗箭傷人的方法,門口有手榴彈了,書櫥裡也放進定時炸彈了,而被收買的無知份子會時時刻刻站在你的身旁,記錄你的一舉一動,總而言之,環境所造成的神經戰,會使你從清晨到深夜,沒有一刻的安寧。
一、報館武裝起來
報館大門口的戒備,很值得回憶,如臨大敵的情景,猶歷歷在目。最大的目的,是要把底層的設備,格外加強起來,使得一切人等,必須經過嚴密考察與搜檢,方得到二層樓而後直達內部。當時我們的看法,可分為兩種:一,或有成群的暴徒,持著軍火,在夜半或凌晨一擁而入,把我們傷害;甚至用綁票方法將大家帶走。二,是無恥份子以訪間戚友的名義,暗中運入武器如定時炸彈等等。但是後來事實的答覆,成群的暴徒並沒有來,而定時炸彈卻被運進。
美國密梭里大學新聞學院已故院長威廉博士在十餘年前,曾到過《申報》館,說我們的建築和設備,很適合於一家新型的報館。現在雖然陳舊一點,但灰白色的五層大廈,高牆上鐫著一八七二年創刊字樣,也就很夠表示這張報紙的歷史和地位了。
玻璃大門上加裝了鐵柵,下半層完全用鐵皮包著,只留了一方塊玻璃,可以用眼睛向外面張望。本來我們只有兩個徒手巡捕,日夜輪流,在門口維持交通和招呼一切,現在他們非但是武裝起來,且從兩個人擴充為六個人,八個人,就是上海所謂「雙崗」,由雙崗而成為一小隊了。
工部局當時還要臨時派巡捕來抽查。這些武裝巡捕的工作,是對任何人等施行全身搜查,以阿樂滿名義所出具的布告,張貼在牆上,說明事非得已,請求來客合作和原諒。在門首還放著一張小桌子,坐了一個職員,專司紀錄來客和出入職員的姓名。如果來了一個訪客,必須親自寫明訪問何人和事由,經過了通報,由被訪的人在單子上簽字,這樣,才准許訪客登樓。到後來,有許多親戚和朋友,因不勝門首搜查的煩苛,傳報和等待的嚕囌,又以報館為危險之地,假如適逢其會,遇到炸彈爆炸,豈非以身嘗試,因是,大家來了一次之後,就有點不敢再來,我們反而寂寞起來。
和大鐵門正對的,是上二層樓的扶梯,在梯的盡頭,我們又裝了第二道鐵門,上面有兩個小孔,可以居高臨下,向外窺視,一覽無餘,如果發生什麼問題或大門外衝進了暴徒,則第一道防線不守,第二道防線還可以很牢固保持著,同時,打電話,掀警鈴,將有充分時間向工部局警務處求救。
這是文化崗位,是一個堡壘,是我們的報館;我們的家,又是我們被「監禁」的牢獄。
在四層樓上一共住進的有十幾個人,原有住在這一層的,也有十幾個人,一共是二十幾位。從早至晚,我們有舒適的三餐,晚飯後,還有一個茶會,咖啡和紅茶,任人選擇(那時的S.W.和Maxwell咖啡,每...
留言列表